top of page
小孩

記得小孩成長到兩歲到三歲之間,在不如意時,常開始會有打人、踢人的行為 - 對手足、朋友甚至父母。做爸媽的開始一定都很生氣😡、緊張或擔憂(尤其對於辛苦又疼愛孩子的爸媽,怎麼有辦法接受小孩出手打自己呢?)同時也很擔心小孩會不會未來變成一個愛打人、不受歡迎的小孩呢?因此很多爸媽就開始從小採取體罰,來抑止打人的行為。但是....真的只能用體罰嗎❓

其實幼兒心理學家指出,小孩因為掌管理性的大腦尚未成熟,在幼兒時期自然在情緒激動時會有打人的行為,想要保護自己。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教育以及運用「同理心」來告訴小孩:爸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同理及右腦情緒連結)。但你如果生氣打人,會讓別人受傷或是難過,而且我們的手和腳是用來做很多好的事情(例如握手、擁抱、玩玩具、吃飯),但不是用來打人的喔!然後引導他們情緒管理:在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做什麼讓自己冷靜下來(先深呼吸、然後想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例如捏黏土或畫畫),或是用言語來表達、溝通自己的感覺 (同時教導情緒字彙-很重要!)

記得在一次Koala 情緒課中,有兩位男生特別喜歡打架。Koala老師就客制化的用了這本書:”Hands are not for Hitting “, 在Koala 課程分享情緒管理技巧之外,更強調了「手」的創造是用來做良善的事,而不是用來打人的。幼兒用正面思考方式來引導,會比用負面禁止/懲罰的方式來得有效! 畢竟他們還不懂是非對錯、理性思考能力未成熟,用嚴厲的懲罰可能只會有反效果喔!(請參考我們去年8-9月幾篇關於體罰的文章)

🐨用同理心,然後正面引導!各位父母不妨試試!
♥️也歡迎各位有妙招的父母,與大家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JGzU0LJ3I&feature=youtu.be&fbclid=IwAR1GA9OSY_wTMpVhgo_U5vbMIvMHy86_leDLBgwcPtLLQfLfZChH3NmMP7w

小孩情緒管理的第一課,首先要認識、了解自己的情緒 ("Self- awareness")。這本 "The Way I Feel" 圖畫書, 可以協助小孩了解一些基本簡單的情緒表達:Happy, Sad, Angry, Scared, Excited, and Proud.

我們也可以先問問自己:你真的瞭解自己的情緒嗎?有時候,人內在真實情緒與外在情緒的表達是不一致的,例如:表面發怒的人,其實內心的情緒可能隱藏了害怕、自卑、羞愧,或難過等。(請參考下一則貼文- Angry Iceberg chart)

要先判斷隱藏於背後的真實情緒後,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對成人與小孩皆是如此。

情緒解剖 - 憤怒冰山 

你真的瞭解自己的情緒嗎?人內在真實情緒與外在情緒的表達,常常是不一致的,例如:表面發怒的人,其實內心的情緒可能隱藏了害怕、自卑、羞愧、緊張、焦慮、疲倦、失望、嫉妒或難過等。就如同許多小冰山隱藏在冰山底下,從外表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協助小孩發掘、並用正確的字彙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需要隨著年齡增長,不斷的學習與練習。

例如:一個三歲小孩,看到五歲小孩到他家玩時,把他的火車軌道拆解 ,丟在一旁,並繼續玩其玩具。三歲小孩立刻大聲尖叫,媽咪見狀,起初以為只是小孩不願分享他的玩具,經詳細引導、追問後,才發現小孩內心其實是害怕,因為同樣的情形過去遇到其他同年紀或較小的小孩訪客時,小孩並不曾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因此,這時候的SEL 教育重點,就不在於「分享」,而是如何向他人表達異議 (" Stop please", or " I don't like you doing this")。

您是否有趁炎炎夏日,帶小寶貝去玩沙呢?

據國內外專家研究,玩沙對小孩各方面的發展有莫大的好處呢!除了基本的手眼協調、大小肌肉發展、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之外,還可以安撫、穩定情緒、降低焦慮、建立社會人際關係(例如分享、幫助、合作)、培養解決問題之能力 (例如缺少工具怎麼辦),甚至提升專注力及科學的學習!

每次在沙坑遊戲場,看到各年齡的小孩各自欣喜、專注地投入於自己建構的世界 - 可以只是重複地將小小傾倒卡車上的泥沙加滿水,或是與新認識的朋友合作興建大城堡及河流,享受想像的自由,釋放自己的情緒,所有壓力及負面情緒早巳煙消雲散⋯⋯

你可以多利用市區河濱公園完善的沙坑遊戲設施 (大多有遮陽設備),也不一定要長途跋涉至海邊沙灘,這樣下課後及假日,都有很多機會到沙坑溜小孩了!

上週「情緒教育分享茶會暨新知講座」圓滿結束了。感謝參與媽咪熱烈討論小孩情緒問題的處理妙方(仍意猶未盡,下次可以延長)。Betty老師專題講座也分享許多幼兒情緒教育新知,內容豐富實用,我們會陸續分幾次貼文與大家分享!

1. 小孩為何總是情緒爆炸?

這個比喻很貼切有趣:妳的手是幼兒的腦子。

拇指是邊緣系統,是古老的控制情緒的腦部位-包括杏仁體:涉及指令刺激性的重要皮質刺激 (例如關於報仇及恐懼);另外還有社交功能的海馬體 (是形成長期記憶的必要部分)。

手指頭是皮質區,掌管思考、同理、洞見。他們蓋住邊緣系統,克制情緒。

在激動的狀況裡,邊緣系統不斷的強烈發射,讓前額葉皮質區失去控制,孩子沒辦法理智或同理及使用其他腦部高等功能,蓋子已被掀開 (好比啤酒過度搖晃後暴衝開來)!

當孩子情緒爆發時,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是故意的」,也因此更加生氣。其實,因生理上孩子負責情緒調節的上層腦皮質區尚未發展成熟,還無法發揮全部的功能,父母不能一概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當孩子被下層腦掌控時,父母要幫孩子重新啟動上層腦,開始思考和學習。如果用打罵、恐嚇、威脅,只會讓孩子恐懼,繼續啟動下層腦。

我們在下則貼文 會繼續探討父母應對之道。

註: 資料出處
Betty Kuo – Koala PG茶會簡報
星島日報

情緒管理的第一課是要先認識及了解自己的情緒 ("Self-awareness") 。先與小孩一起來聽聽這首寫得很棒的 "Feeling Song", 會幫助你更了解情緒教育。

(歌詞節錄)

You get happy 
You get sad 
You get angry 
You get mad
You go to bed
Then you wake up 
You might just be OK
It's just the way you are feeling now 
..........
We are feelings feelings everyday 
We are experiencing emotions along the way 
Some are good, some are bad
Some you wish you never had
But, hey, that's just the way we've got to play

https://youtu.be/UsISd1AMNYU

這本”The Whole Brain Child” (「全腦兒童」,中文書翻譯為「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是我們先前在臉書討論「體罰對大腦的影響」相關文章中提到,由美國腦神經權威、兒童發展專家丹尼爾·席格 (Daniel Siegel)所著,融合腦神經科學及情緒教育,也是中外心理諮商師推薦必讀好書。

這本書帶來帶給我許多驚喜!很多論點,你會有「oh....原來如此!!」的感覺以及許多共鳴。這本書主要教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可以將負責邏輯的左腦與負責情感的右腦做好整合(或將上層掌管理性思辨的大腦,與下層掌管直覺衝動的大腦做好協調)。

「當孩子煩躁的時候,邏輯往往不管用,除非我們回應了他右腦的情感需求,我們把這種情感連結稱為感同身受(感到被理解)」。

換言之,父母應該先用自己的「右腦」與小孩的「右腦」做情感連結, 再用左腦理性溝通。因為在小孩情緒爆發的時候,他的邏輯性左腦是關閉的!所以如果你自發性的用「左腦」與他理性溝或爭辯,是沒有用的,反而孩子會覺得你不懂他,或是對他漠不關心⋯⋯因此,你必須先用你感性的右腦,與孩子的右腦情感連結之後(例如展現同理心),孩子才可能再開啟他的左腦,做邏輯的思考及溝通。

但是說的很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但是一旦可以具體實踐,效果非常顯著。

以我最近跟我五歳兒子「交手」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 silly but ⋯⋯)

有一天吃晚餐時,他突然咬到自己嘴唇,當然破皮很痛,但他突然責怪起媽媽,大哭著說:「媽咪你手撞到我了,我才咬到....!」(但其實我根本沒有碰到他...)。以前的我如果遇上這種情況,一定馬上防衞並說理(左腦運作),教小孩不能拿非事實之事随便怪罪別人等等(但如此通常小孩還是繼續情緒激動....)。但是這次我選擇了先用右腦與小孩右腦做情感連結,說:「哇....你咬到嘴巴一定很痛!媽咪先看看....有點破皮,不過別擔心!上次你破皮也是很快就好了。以後吃飯慢慢吃,小心不要自己再咬破嘴唇了...!」他靜靜地看著我,表情有種被理解的感覺,也不再怪罪別人(心裡知道是自己不小心....)等到他平靜下來下來之後,就可以再進一步灌輸不能怪罪別人的觀念(左腦運作)。

當你小孩下次無厘頭情緒爆發的時候,您不妨也來試試!

"我的孩子 (二、三歲時) 對「害怕」這個主題最有興趣。我認為孩子對讓人「害怕」的角色有種愛恨情結,因為這樣的角色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每個孩子都在自己的生活中經歷過某種類型或程度的害怕,當他們看到在想像世界裡,讓人害怕的角色會改變,他們感到安心。Babayan其實一開始很壞,會去霸凌別的動物,但逐漸的他學會去克服自己的惡劣行為,但最後他轉變了,其他的動物也學會: 害怕、恐懼是會消失的,儘管這樣的學習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歷程。"

教授夫人自編的"Babayan & Magic Star " 故事書可以在Amazon 買到,很適合做我們 EQ Playgroup 的主題故事 - 關於害怕、霸凌、壞人亦可轉化為良善的人。我平時也常告訴我三歲的兒子: 「兇惡大野狼也可能會變成好的大野狼喔!如果他上了我們的SEL課程。」我兒子也欣然一笑。世界突然變得美好。

https://www.parenting.com.tw/…/5074260-%E5%93%88%E4%BD%9B%…/

我們在Koala EQ 課程中用許多有趣的方式,教小孩深呼吸練習,因為深呼吸(Deep Breath or 腹式呼吸)是降低負面情緒很有效的方法!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大部分的神經元是無法用意念來控制,但是呼吸是少數可以用來控制自律神經(特別是迷走神經 - vagus nerve) 的方式,將「身」與「心」連結!尤其是對小孩而言,是最簡單又隨時可以用的情緒管理方法。

尤其在面對生氣、焦慮、害怕、緊張、失眠,以及因過度被負面情緒挾持(”Emotion Hijack”) ,造成交感、副交感神經失衡,甚至產生消化不良或其他慢性疾病等,每日多做深呼吸(至少5分鐘),不論對每日壓力大的成人,或是「情緒腦」仍在發展中的小孩,都有莫大的幫助!

古老的瑜珈、冥想(Meditation)、氣功等都含有有呼吸的運用。近年的 「Mindfulness (正念覺察當下)」倡導深呼吸可以讓人不再執著於過去的不愉快或難過的事件,進而轉移注意力在自身當下的內在呼吸, 大腦也有更多的空間可以用在理性思考、 解決問題(同樣從醫學的觀點,當更多的氧氣隨著呼吸進入身體血液及各個細胞,有助於情緒的穩定及思考)。

所以我們在課程中會用各種有趣的方式 (例如:吹風車、動物呼吸法等)引導小孩練習深呼吸,以及如何運用在情緒的管理。從小養成習慣,孩子未來面對各項壓力,就可以迎刃而解!

雖然情緒是自然且必要的,但你可以做你自己情緒的主人。

你可以把壞情緒轉為好心情。你生氣的時候可以冷靜下來。你不會被你負面的情緒所控制,這些負面情緒可能會傷害你自己或他人。如果是害怕,它會讓你喪失信心。

你可以找一個好方法(而且不會傷害任何人)來表達你的負面情緒。

例如: 在這本情緒繪本「When I Feel Angry」中,兔子哥哥在家看到媽咪一直陪小baby 玩,感到生氣又嫉妒。但他懂得用以下方式來抒發情緒:
1. 先暫時離開令他生氣的人或場面
2. 深呼吸,讓怒氣從身體隨呼氣吐出
3. 去慢跑、騎車,或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

這些簡單的概念及方法,不僅可以教小孩,連父母自己也適用!

勇敢的孩子,也像妳愛他一樣的愛妳 ~

"Lucy 小鵝", 原本以為這本書只單純敍述小鵝露西長大了,必須在黑夜裡飛向遙遠的國度,從擔憂、害怕到勇敢向前的小故事。但是這個繪本的結尾,透露出勇敢的小孩對母親的愛,很令人驚喜 (也讓媽咪感動落淚....)

"What if I lost my way in the misty Moisty clouds", she asked 
「萬一我在霧濛濛的雲裡迷路了呢?」露西問。

"if that happens, I will search the misty moisture clouds until I find you". 
「到時候,我會在霧濛濛的雲裡尋覓,直到找到你為止。」

"what if I get tired and fall into the cold dark sea? ask Lucy Goosie
「如果我飛累了,掉到又冷又黑暗的大海裡呢?」,露西又問。

"if that happens, I will search the cold dark sea until I find you"
「到時候,我會在又冷又黒暗的大海中尋覓,直到找到你為止。」媽咪答。

"Will you always search for me?"
「你會永遠尋找我嗎?」露西問。

"Always", said her mother 
「永遠」,露西媽答。

"Even when you are old?" 
「即使你已經老了」?露西問。

"Yes, even when I am old"
「對啊!即使我老的時候。」

"When you are very old", say Lucy Goosey 
「當媽咪你變得很老的時候」,露西說。

"you might lost your way and be scared"
「你可能會迷路而且很害怕」

"I might", said her mother 
「有可能」,露西媽說。

"if that happens, I will look everywhere - in the sky, on the land, in the sea- until I find you".
「到時候,我會到處尋找你 - 在天空上、在陸地上、在大海裡,直到找到你為止」,露西說。

"That would be very brave of you, Lucy Goosey", said her mother 
「你真的很勇敢耶,露西!」媽咪說。

"Are you ready to go now?"
「你準備好要出發了嗎?」

"Ready"! said Lucy Goosey
「準備好了!」

And away they flew, into a never-ending sky full of stars.....
他們一起飛向滿天星星的無盡天空裡....

註:這本書可惜在台灣書店巳找不到了。我們特別在Koala PG 的情緒課程中,會帶領小孩與家長分享這本好書!

「父母面對孩子拖拖拉拉,常免不了念孩子太懶惰、缺乏時間管理。不過,《紐約時報》指出,拖延並不一定是懶惰,也不是自制力不佳。甚至,與其說是缺乏時間管理,更需要情緒管理。
分享以下妙招,大人小孩都適用:
1、勇敢面對拖延、不喜歡這件事的「情緒」
大家都知道拖延不好,但卻明知故犯,主要是因為人們對這些不想面對的事,常伴隨著一些情緒。例如,不喜歡、覺得這件事很無聊、挫折、焦慮、不安全感、曾有不好的經驗等。
解方就在於協助孩子與自己管理、對抗這樣負面的情緒。例如,思考為什麼想逃避這件事,不斷告訴大腦事實跟想像的不一樣,與其逃避不如提供一些正向的激勵。想像完成事情後的快感⋯⋯」
摘錄自~親子天下 (全文請看下列連結)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166

摘自「Heho健康」:
😱疫情起伏讓焦慮感爆發?
學「自我安定技巧」提升心理免疫力!💪
✴練習穩定心緒的技巧,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感:
📍安|將自己安置在身心安全的環境以提升安全感
📍靜|讓心情恢復平靜穩定
📍能|提升自我效能感,找回控制感
📍繫|聯繫原有生活的社交圈,尋求支持
📍望|用正向的態度看待疫情變化,維持對未來的希望感
✴提升心理防疫力,不讓壓力降低免疫力:
1. 吸收對疫情的相關知識 
2. 感受並接納自己的情緒 
3. 找到屬於自己的放鬆策略,提升心理韌性 
4. 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 
➡️全文賞析:
https://heho.com.tw/archives/171689
🐨♥️Koala U. 無尾熊烏托邦團隊
陪您與孩子一起~ 於患難中成長💪

圖片 1.png

🌟學音樂的好處:培養專注力、自我控制力、自信心、同理心、耐心與毅力、時間管理、創造力...
🌟音樂可以表達情緒、抒發情緒:多傾聽孩子、觀察孩子,家長多些覺察心與同理心,孩子在練習時可引導學習情緒管理。
🌟表演樂器就像是唱歌,讓孩子多聆聽,學習跟著音樂呼吸、全神貫注投入整個身心在表演。
🌟家長的功課:事前做好各方面的研究、100%信任老師、準備好面對挫折、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陪伴鼓勵並給予支持、需"長期投入"的挑戰。
🌟如何讓孩子對學習音樂保有興趣:
1. 規律的一對一課程
2. 創造團體表演機會:可讓孩子練習與他人溝通合作,培養同理心。
3. 建立良好的三角關係:家長、老師、學生。親師間若能態度一致,孩子一定會非常熱愛音樂。
🌟多傾聽孩子、與老師溝通、建立良好的關係,能讓孩子更有機會成功!
─ "The more we understand each other, the more success we can bring to our children." 💗
🌟多創造表演的機會,讓音樂融入日常生活中,而非只有比賽:表演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建立孩子的自信與動機,間接影響周圍的孩子,用音樂感染他人。💕
🌟學音樂的目的: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讓孩子在未來人生中都非常喜愛音樂!
🙏再次感謝Jianni 老師的精彩分享! 
🌈3/14 分享會完整影片: 
https://youtu.be/YCJ5VZF20MY

圖片 1.png

觀察美國學校教孩子從小寫作的過程, 不難了解為什麼美國可以孕育出許多優秀的繪本或小說作家…。
從大班起,孩子的作文課總是有半張紙是用來繪圖,將孩子腦海裡想說的故事,讓孩子用筆先描繪出來- 可以是主角人物,或加上周遭情境(例如公園的遊戲場)。主要的人事物在圖中再加上「標示」(可以讓讀者更了解表達的重點),然後再寫文(如圖1, 1-1, 1-2)。

圖片 1.png

小一時,老師開始教孩子寫non-fiction books , 比如介紹動物(圖2)或者人物(圖3),也是搭配著插畫,孩子可以自由決定在大主題之下想寫的內容及繪圖(比如圖中我孩子最喜愛獅子,還有最愛的籃球明星😊)。同時,也開始教他們Chapter (章節)的概念,為架構一本小說的打好基礎(圖4)。

圖片 1.png

寫完小說之後,還要設計封面,以及背面用來吸引讀者的話語 (簡單介紹一下為什麼要看這本書),甚至設計套書封面包裝 (圖5)。

這樣小小作家的作品,一眼就讓讀者心動!
在內容方面,也有多方引導,包括可以描述人物主角的情緒以及轉變。
慢慢累積寫作功力到小二,就可以寫出一篇短的小說😊 (圖6-1/12頁)

我發現他們的教學理念及方法,是真的在培養一個全方位的、好的作家,而不只是重視文法、或用詞否正確等寫作技巧而已⋯⋯。
據專家研究,孩子的寫作能力,與他的情緒智慧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有相輔相成的!各位家長不妨利用在家防疫期間,撥一個時段,讓孩子靜下心來寫作、日記或創作短篇小說,也是培養孩子想像力、高情商的好方法喔!

#教孩子寫作
#寫作與情緒管理
#美國教育

圖片 1.jpg

孩子跟我說:「妳如果今天彈的很好的話,我就送妳一隻.....魚!(他望著鋼琴旁邊的小水族箱)

一時我笑了出來😂🤣!
他接著還說: 你如果不要魚的話,也可以選擇下面的漂亮貝殼!
(他拿起地上一籃最近從海邊撿回來的小貝殼)

原來練鋼琴有點無聊的寶貝
又想跟我玩互換角色的遊戲

雖然媽咪我等一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但是想起上次我用角色互換有「絕佳」的效果
我還是努力的說: 「好啊!我當你的學生,你來教我!」

他好認真地拿起三本鋼琴譜
問我說你想要先學哪一本

選好之後,他示範彈了一首
我趁機問他:「老師,每次我彈琴都很用力、很大聲,請問要怎麼樣讓曲子彈的輕鬆又柔美好聽呢?」
(孩子每次把優美曲子都彈的像「重金屬」音樂,怎麼改都改不了....沒辦法....父子兩人現在都是西洋音樂/重金屬音樂迷,我這個古典樂派的媽咪無法ㄧ打敗二.....)

孩子思考了一下,非常認真地邊示範、邊解釋:
「你看這首歌絕對不能彈得像這樣(很重的壓琴鍵)(重金屬音樂)
要像這樣左手放柔軟輕輕的伴奏」

哇😃⋯⋯真的很神奇!被指正、要求的時候彈不出來
但是教別人的時候可以做的這麼好
我一時想不出該用什麼理論來解釋
但從經驗知道:教孩子各種技能遇到瓶頸
就嘗試「角色交換法」就對了!

當天晚上想想我教的「愛與邏輯教養法」(“Love and Logic Parenting”) /工作坊
這應該是屬於「分享控制權」的魔力!
“The Power of Sharing Control” !
越想控制,反而失去
分享控制權,反而獲得越多....

#親子角色交換
#愛與邏輯教養
#分享控制權

 

圖片 1.png

即使只是隨便塗鴉都是很好的情緒表達

🪅母子藝術時間
安安從小就是一個有創意的孩子
也展現在小時候的畫作上
但果然自從入小學之後
就常常說:「我不會畫….我畫得很糟!」
雖然我一直鼓勵他藝術沒有好壞,而是一種感情的表達(expression) 
但是他總覺得畫得不像 (六、七歲之後的孩子常會如此….)
今年暑假本來要報名的藝術camp 也因疫情而泡湯….🥲
那天, 我邊看他上了一堂線上美術課,邊自己看著動物百科隨手素描了一隻獅子(未完成)
他看了說: 「哇!媽媽畫的好棒喔!」
我看他很羨慕很想學,就說:「好吧!那我從頭來教你💪」(雖然從沒當過美術老師😅)…
就這樣我們母子就開始為期一周的collaborative art! (協力藝術)
希望能增加他的自信心….
邊討論、邊輪流下筆….
今天終於完成了! 😊
看著他滿足、開心的笑容
也將是母子兩人美好溫馨的暑假回憶
(疫情期間的收穫+1)
♥️♥️🌈🌈
Ps. 安安簽的最新名字: “SPBC” ( Super Powerful Big Cat) 😂
*六歲前是孩子最有創意的時候。從小一定要多鼓勵、讚美欣賞孩子的創作 (即使只是隨便塗鴉都是很好的情緒表達)!
**孩子作品可以貼在牆壁,或者在手機製作相簿珍藏他每階段的畫作,孩子知道爸媽很欣賞他的作品,會更有信心繼續創作😊!

 

圖片 1.jpg

☀️☀️孩子一大清早起來做什麼呢?(在假日😅)<當然不能給他iPad : ) >

我說:你就自己看看小說,或寫寫作吧!(他從六歲起喜歡寫歌、寫詩),盡量七點前不要吵爸媽起床好嗎?😊

於是在耶誕前的某一天,他寫了這一首歌曲,要送給爸媽作為禮物⋯🎄(還簽了自取的筆名”Dark Fennoell”) 😂

在這3C充斥的時代,還是盡量鼓勵孩子拿起紙跟筆,或者散發書香味的書籍,沉澱自己的思緒,探索自己的內在,寫下什麼都好,日記也可以!

📍專家研究:情緒智商 (SEL/EQ) 與寫作 (Writing skill) 是相輔相成的喔!

📝Enjoy writing!! (爸媽跟小孩一起來😊💪)

#寫作
#情緒智商
#SEL

圖片 1.jpg

4歲的他,喜歡用樹葉、樹枝築成小船
沉浸大自然賜予的一切

8歲的他,仍然喜歡撿石頭、樹枝葉,築成大船
享受在自然微風中、跟朋友笑聲中的平靜
無人打擾的奢華

不同的是
這次孩子們一起數數石頭
努力撿到共2000顆美麗的小白石!
(說下次要來挑戰4000! 💪)

能夠數2000顆石頭
需要很多靜心及專注呢!

🌳科教館Play date 的驚喜— 原來美侖公園近期完工的共融式公園如此美好!

如果您想要加強孩子的專注力
不妨也來美崙公園放風、數石頭

~不是只有學齡前孩子需要放風、放電
大孩子更需要放風~享受自由!遠離課業,尋覓大自然的禮物

🐨穩定了情緒
管理理性的上層腦也活化了
專注力、想像力、創造力也無遠弗屆😄

圖片 1.png

當你生氣時
你會立刻想逃離生氣的情緒
還是會保持好奇心
歡迎並接納他
好似為這位難應付的客人奉上一些茶點呢?

日光老師暑期營課後分享對每位孩子的細心觀察~給媽咪們:

 

「BB是個貼心的小暖男,可靠的小哥哥,雖然還有些害羞展現自己,但喜歡與人互動,想法非常正向溫和,很棒喔!他很需要被看見、被鼓勵,媽咪做得很好喔!有看到BB在發光!而且BB超級愛媽咪的,老師都要融化了!

 

CC是個穩定、守秩序、表現很好的孩子,很認真地聽指令,完成任務,還可以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需求,真是太可愛了!有看到媽咪照顧她的需求,CC真的很幸福呢!可惜最後一天家裡有事不能來,歡迎之後有時間回來補課喔!

 

YY是個可愛的小甜甜,但是表現出來的樣子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很勇敢的喔!雖然今天哭哭了,但是耐挫力十足,擦乾眼淚把娃娃排好,真的是太了不起了!老師非常欣賞喔!看到媽咪的守護和理解,是圓圓最溫柔、最強大的後盾!

 

W真的好像小天使,擁有陽光般的燦爛笑容,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新奇有趣,在敲打樂器的時候,彷彿進入心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非常投入,謝謝W!傳遞這份美好的感動給大家,如果沒有時間的限制就讓你盡情演奏啦!

 

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也歡迎大家可以給我們一些課後回饋!最後提醒,群組的記事本有放課後重點,有空的時候都可以幫孩子們複習所學的課程內容喔!

那天上課,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
「生氣」是好的還是不好?
孩子們搖頭
接著又問:覺得是不好的舉手
孩子們清一色全部舉手並搖頭,大點的孩子說「生氣」是不好的……
我心頭一緊,心裡很激動,但不形於色的回答:

「生氣」是好的,表達生氣是好的,是 #生氣了我們該怎麼做才有好與不好。
例如:生氣了就打人-> 好還不好?
孩子們回答: 不好
那我們來想想生氣了,該怎麼做才好呢!……
接著請他們回頭問爸爸媽媽他們會不會生氣…… 課程開始。
原來,我們以為「認為」他都知道生氣了「應該」怎麼做
結果他認知生氣本身是不好,生氣是情緒(能表達生氣怎麼會不好),所以他不表達生氣了,他用哭用叫用鬧……等來表達。
原來,我們以為「認為」自己已經跟他溝通的很清楚,
結果,他以為你不愛他了,他以為生氣不好,你會不要他,所以他隱藏情緒,發洩在別的地方,又或者他壓抑情緒,最後爆發……。
一次又一次崩潰,重複又重複的唸唸罵罵,孩子和你不但沒有得到方法進步,還困在裡面互相傷害,然後傷的是「親子」關係,他心裡受傷說不出來很難受,你心裡受傷崩潰卻內疚不已……。
能不能進步?  有沒有方法?
有,真的有!
能立即見效?  能馬上變好?
不,要練習!真的要練習!

 #情感表達與情緒控制調適是需要練習的
上完課~看著孩子們和家長們的臉,看著他們互相擁抱,我感受到些微的變化...
種子已撒下,剩下的是曬太陽澆水搭肥料(練習),
孩子會茁壯,家長會成長,親子關係會以愛緊密相連。

情緒解剖 - 憤怒冰山 
玩沙有助小孩情緒穩定
情緒管理遊戲 - 肚皮玩偶 (Breathing Buddies)
小孩為何情緒爆炸?
多微笑,就有好情緒~
The Feeling Song - 認識情緒
害怕 (Scared) - 哈佛桑德爾教授
The Whole Brain Child 好書分享
孩子們,來深呼吸吧~!
Be The Boss Of Your Own Feeling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Lucy Goosey" 繪本分享  
了解自我情緒
如何借用「情緒管理」協助孩子的「時間管理」?
疫情下自我安定技巧
如何用音樂培養高EQ的孩子
分享觀察~培養小作家的美國教育📕
親子角色交換
塗鴉情緒表達
情緒智慧與寫作
孩子在大自然的創造力
Anger - 生氣
Koala SEL 小寶情緒暑期營 - 日光老師分享
Koala U. 冰淇淋老師幼兒SEL筆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