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5
每天都要跟小孩說的九句話:[想想我今天說了.....?]
1. 我愛你!
[孩子睡覺前必說]
2. 我喜歡看你做xxx (某件事)。
[我最常說:媽咪好喜歡聽你唱歌,你的聲音好美!]
3. 你讓我感到很快樂!
[當我說:媽咪人生有你,變得更快樂了!《當然要暫時拋開痛苦時刻不去想》可以看到孩子的微笑及眼中散發出的光芒!(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4. 我很為你驕傲!
(孩子嘗試困難的事,希望聽到父母說他做得很好)
[孩子每天學新的事物都可以用!]
5. 你很特別!
(讓孩子知道他有特殊的天份/強項)
6. 我信任你 !
(建立與孩子間互信的基礎,可以培養誠實的小孩)
7. 我相信你!
(讓小孩感到自己的價值)
8. 你一定可以做到!
(鼓勵小孩不要放棄)
[任務小到將不愛吃的青菜吃光也可以]
9. 我很感謝你!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孩子等我講完五分鐘電話才找我去玩,跟他說:謝謝你耐心等待媽咪!]
[在睡前說:Thank you for being my son, as you made me so happy.......]
2018/11/18
各位爸爸媽媽會一大早喝咖啡想提神,結果越喝越感到焦慮嗎?
原來專家研究喝咖啡也有最佳時間,避免莫名焦慮不安....!
10點了,可以喝咖啡囉!也別忘了每日深呼吸練習,讓自己情緒更安定、開心!
(請參考Koala PG 彩虹呼吸法 on Koala FB)!
您認為小孩不聽話,父母可以體罰嗎?
2018/08/09
本月我們定了「體罰」這個主題,來與家長深入探討及分享交流。因為我對於最近這「怵目驚心」的一幕,一直無法釋懷:
在艷陽下戲沙的小男孩
歡樂的嬉笑聲
突然嚎啕大哭
母親斥責,聽到一個巴掌聲
母親吼著:你再哭,我就再打你一巴掌!.....
我思索著:假日一大早帶小孩到戶外玩沙,應該也是和我們一樣很愛小孩的母親吧?!......那究竟是為什麼?一定要用體罰來「教養」小孩嗎??體罰對小孩成長過程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2018/09/01
我們8月11號發布的「您真的要體罰小孩嗎?」一文(經粉絲廣大分享轉載),文章裡面(註二)所引用的一篇美國心理諮商師留佩萱所寫的好文章「腦科學告訴我們:體罰會把大腦打壞」,我們也在此特別轉載登出。
該文以腦神經科學角度,詳細分析家長應該如何協助在情緒中的小孩分辨情緒、理性思考,以活化上層腦,而不是用體罰等激烈方式來處理小孩情緒問題。是家長必讀的好文章!
2018/08/11
在沙坑裡,四歲的祐祐正用樹葉載著小螞蟻渡河,已經到了約定回家的五點鐘還是不動如山,直到媽媽三催四請還心不甘情不願地反抗著,尖叫「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媽媽強行拉走,沒想到祐祐抓起一把沙,用力往空中撒,就在這時,媽媽「啪!啪!」兩聲,清脆的巴掌聲瞬間劃破遊戲場,也留下一臉錯愕的孩子和旁人。
在管教孩子的現場,這類狀況屢見不鮮──當孩子不守約定,當孩子的堅持和父母的需求衝突,當孩子以強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體罰是最迅速、也有效停止當下紛爭的方式,然而在2016年美國Gershoff和Grogan-Kaylor教授的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研究指出,發現父母使用體罰雖然會讓孩子短期內「聽話」,但卻有更多長期的負面影響,包含孩童有更高的暴力侵略傾向、有較高的反社會行為、更多行為問題、更高的心理健康問題、與父母的關係較差,這些孩子也被發現有較低的認知能力和自尊心,以及在成年後會比較支持使用體罰。
我們進一步分析體罰可能的具體影響如下:
1、 體罰,大腦會被「打壞」(註二)
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大腦具可塑性,會隨著經驗發生變化,尤其是嬰幼兒時期,還在迅速成形的大腦具高度可塑性,其經驗影響尤其深遠!掌控幼兒情緒的杏仁核屬於「爬蟲類大腦」,一有刺激便不經思考馬上反射,於是受到威脅就咬人,生氣了就打人!而調節情緒的前額皮質葉一直要發展到二十五歲才完全成熟。體罰,活化了孩子的爬蟲類大腦,一旦進入了反射性的攻擊或逃開模式(fight or flight),便喪失了學習運用前額皮質葉 (理性思考) 的機會。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大腦甚麼樣的刺激或經驗?
二、體罰,打不出解方,卻給了孩子不良示範
究竟甚麼是造成體罰的原因?在體罰後,似乎也失去的焦點。體罰後,孩子可能停止了家長禁止的行為,然其專注力也轉移到驚嚇、疼痛或是害怕之上,反而忽略了問題本身。父母要的是教育的機會,讓孩子從中學會解決問題,還是學會屈服於權勢之下?再者,父母「身教」暴力,以暴制暴,孩子從中學會了面對與自己不同意見或衝突時,是化解還是攻擊?
究竟,父母想要教會孩子甚麼?
3、 體罰,打斷了感情聯結,打出了對世界的恐懼、敵意,甚至沒自信
作家吳曉樂以家庭教師的角度,貼身刻畫出台灣父母為了孩子學業而無所不用盡其的苦心,然而孩子、親子關係,甚至父母本身也因此被扭曲到極致(註三)。她筆下的眼鏡仔是個被眼鏡、被成績奴役的孩子。母親照顧他的生活,更為他請了最好的家教老師,但對他的頭腦、行事以及學習成效總是嫌惡,更交代每個家教老師用力體罰。以致下筆作答前,眼鏡仔總是遲疑,被家教老師趴掉眼鏡的眼睛,究竟看到的是甚麼樣的世界?內化了媽媽對自己的看法,他是怎麼面對世界的?
到底,父母想要管教出甚麼樣的孩子?經營甚麼樣的親子關係?
我們要的,是懲罰,是逞一時之快,還是管教孩子?有完美的管教方法嗎?管教,不只是技術,而是門藝術,會在親子的日常互動中發展出來,端看父母對孩子的性格、脾性以及身心發展狀況的了解,摸索出適切的處置。
父母可能會問:如果為避免以上負面影響而不使用體罰,我們有何其他建議呢?
1、 父母的心理建設
當科學已經證實孩子的情緒腦是受刺激後直接反應,我們應畫出讓孩子學習處理情緒的空間。當父母快被情緒淹沒時,可對自己喊話:「孩子現在裝著爬蟲腦」、「孩子大腦未成熟」。然而,接受孩子的情緒不代表放任孩子為所欲為,因為孩子的大腦正在發展,更需要父母的劃定界線,告訴孩子甚麼是被允許的,甚麼是不應該的,如果情況嚴重,則先帶離現場。在祐祐的例子中,撒沙的行為已影響到他人與環境,母親宜先強行帶離,待情緒較緩和後,再進行教育。
2、 明定規則,適度剝奪孩子權利
如果知道孩子賴皮之後會有激烈的情緒表現,可在出門前先約法三章。祐媽在撒沙事件後可向祐祐分析撒沙會如何影響別人和環境,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如果再出現類似行為,就先暫時不去沙坑玩,等到在家裡練習了三次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後,再去沙坑玩。這樣可以不僅會讓祐祐珍惜到沙坑玩的機會,也學到適切的情緒表達。
三、當下懷有中立地好奇
事情發生的當下,父母可先嘗試抽掉情緒,非只是聚焦行為,而是以中立的第三者角度好奇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孩子現在的狀態是疲倦、無聊、肚子餓、裝蒜、意圖幫忙、忽視規則還是其他?而他的行為動機是為了引起注意、追求權力、報復還是逃避(註四)?針對不同的年紀、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以祐祐為例,或許他現在疲倦了,還在專注完成載小螞蟻渡河的任務,或許剛在渡河時遭遇了挫折,如果母親細心觀察,可以等他告一段落或同理他的感受後再帶回家。
四、示範幽默
有時狀況真的很尖銳,看似無轉圜餘地時,幽默是最好的解套。例如在祐祐例子中,媽媽可以開玩笑說:「五點囉,小螞蟻肚子餓了,我們帶它回家請它吃頓大餐吧!」等從遊戲中發展出來的趣味情節,或許可以讓孩子樂意接受,而阻止後續的發生。待負面情緒過後,再討論當時的不妥行為以及明訂規定。
情緒發生的當下,揭露自己和孩子的在意,讓我們得以知道在何時何地為了何事物,我們會挫折、焦躁、悲傷、沮喪、憤怒甚而失控,是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有利途徑。父母可以細心觀察,從中發現自己的教養觀與處理模式,更可運用它來協助孩子更了解自己,進一步協助他成長──讓孩子學習調節情緒而不是用暴力解決問題,讓孩子學習以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而不傷害人,讓孩子學習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影響,讓孩子學習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更讓他知道父母能夠理解他的感受,並且願意和他一起面對這個世界!
作者:玲玲老師/編輯團隊/無尾熊烏托邦
參考資料:
註一:美國最新研究證實:體罰只會對孩童造成負面影響
https://ppt.cc/fboSJx
註二:腦科學告訴我們,大腦會被體罰打壞
https://ppt.cc/fsV7vx
註三:吳曉樂(2014)。第1個家:人子,與貓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網路與書出版。
註四:狄克梅爾和麥凱(2016)。《阿德勒的幼兒教養課──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勇氣》(王敬仁譯)。台北:遠流。
2018/02/18
1. Accept & Respect it (接受、尊重你的負面情緒)
2. Let it Go! Don’t stay long... ( 勿停留在負面情緒裏過久。設法讓它離開 ~ 例如:運動、散步,用呼吸讓怒氣從身體排出)
3. Speak out! (如果別人的言語讓你生氣,要大聲說出來讓對方知道)
♥️感人又富教育性的影片,與我們Koala PG 所引導的方向一致!不要錯過囉!
https://www.facebook.com/AiNiForever.99/videos/2105965809631484/
2018/05/03
“LATER”策略, 我覺得很精確、又實用,與大家分享!
LATER= Leave + Assure+ Time Out + Embrace+ Review
<Quoted from Good TV 家庭好消息>
L-Leave:離開現場,離開會讓孩子有情緒的狀態,也盡量減少其它旁人插手的狀況。
A-Assure:再次確認孩子明白發生什麼事,孩子要知道我們要把他帶離現場的原因是什麼。
T-Timeout:若孩子或大人情緒仍然很高漲,一定要給彼此冷靜的時間,讓情緒先平復下來。
E-Embrace:對孩子表達愛,可能是擁抱,可能是拍拍他。即便孩子可能真的犯錯了,但父母還是接納他、包容他、愛他。
R-Review:過一些時間再與孩子說說看這件事,再次強化一些教導的訊息,不能說粗話,生氣應該要怎麼做…等等。
<p.s. 影片中說可以在睡前。我倒覺得為了避免影響睡眠,最好是在其他時間:像是幫小孩洗澡或玩後休息的時間>
遇到這些類似的情況我們難免會很有情緒,但千萬記得別在情緒高漲時管教,才能避免孩子心靈及自尊受傷,也才能有健康又有效率的溝通。
2017/12/02
很多爸媽每天都為小孩經常很固執或鬧情緒而頭痛,包含「起床氣」、不願意換衣服或只願意穿某件衣服或某雙鞋子(但不適合該場合)才要出門等等。
除了用「轉移焦點」的策略之外,我發現有時候用「幽默(humor ) 」的方式處理,例如用故事讓他把負面的情緒轉移到另一個故事情境中,也很有效,又不會傷親子間的感情。
例如:有一次我4歲的兒子要出門,但不願意換外出的衣服。剛好那件衣服是黃色有黑色條紋的T-Shirt , 我靈機一動,說:「你看!小蜜蜂要來囉!...嗡.......屁股上有根刺,他要來刺不願意換衣服的人!」我兒子馬上說:「我要換衣服了」
再舉例:最近他假日太晚才去睡午覺,三點前要叫起床以免晚上睡不著。小孩的起床氣眾媽咪皆知,為了預防他的起床氣,我看到旁邊的黏土小工具,靈機一動說:「挖土機來了⋯⋯吱......它要把沒起床的小孩挖起來。」(知道我兒子是車子迷)然後假裝用鏟子,說要找一個大的卡車來放(他立刻用枕頭把床隔出一個空間當作是卡車的後車廂,說這裡有很大的空間,然後他是司機要來開卡車了...。」之後他在要起床的時候看到我,都會笑咪咪地問「挖土機來了嗎」?
慢慢地,我覺得與小孩的互動是不需要「硬碰硬」的。可以冷靜下來(爸媽也可以練習:深呼吸 - 數到五....)想一些「幽默」的策略來應對。順著小孩愛玩的天性,小頑童 vs. 大頑童,誰輸誰贏,很快就會揭曉了 !
2017/08/20
你常為小孩不跟阿姨叔叔打招呼而傷腦筋嗎?
原來小小孩一開始不願意打招呼,是對陌生人自然產生的的畏怯和害羞,這種情緒也是小孩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此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所以不需急著強迫小孩打招呼!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慢慢學會和人打招呼?要用尊重、示範和引導。「.......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您也不妨試試!
https://m.parenting.com.tw/…/5020180-%E6%9D%8E%E5%9D%A4%E7…/
2017/10/13
最近請教一位在幼兒情緒教育方面很資深的美國老師:
很多美國情緒教育教材或活動,提供小孩紓解、管控自己負面情緒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數到五等。我們平常教小孩練習這些技巧,希望他們養成習慣,在情緒緊要關頭的時候就可以應用。對小小孩而言(六歲以下幼兒),在真的面臨情緒時(例如生氣),就您的經驗,是不是有比較高的挑戰性呢?
老師的回答,我覺得非常受用:
從幼兒階段開始學習情緒管理的技巧,讓小孩在溫暖、正面及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可以建立他們未來各方面學習的良好基礎。除了經常練習之外,身為父母也要能夠「作為情緒管理的模範( "Role Model")」!
例如:當父母感到很生氣,在情緒即將爆發之前,能夠深呼吸、對小孩說:「媽媽現在感到很生氣,我要離開房間冷靜一下,幾分鐘後就會回來。」然後等情緒平復之後,告訴小孩:「媽媽現在覺得好多了⋯⋯」小孩看到父母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自然就會加以學習,而不用太極端、負面的方式去表達或處理自己的情緒。(老師自己在幼兒園遇到情緒壓力時,也是如此作為學生 "Role- model" 呢!)
聽到這裡,回想自己也曾經有幾次在小孩面前做過不好的示範,也下定決心要加緊練習自己的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真的是大人、小孩一輩子都可以學習的課題!
未來,我也會開始分享一些協助父母情緒管理的文章及技巧。讓你我與家中的小寶貝一起努力!
~父母不斷地學習、成長,是小孩一輩子的幸福。
2015, 2019
【📍秘訣在於主要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應對細節…】
忌妒、爭吵、鬥嘴、甚至打架… 都是手足間容易出現的狀況。
當大人可處理得宜,同理並接納雙方的感受和想法,
再把問題還給孩子,狀況就會漸漸改善。
手足之間的吵鬧也是孩子學習與人和諧相處的好機會!👍
當一方說出威脅或恐嚇語時,大人要 「先對人不對事」,
先關懷他、說出他當下的情緒感受,推測可能的原因,或是詢問 ‘’怎麼了‘’,讓孩子自己說出來。
但若是有一方被打了,先同理處理受害者的傷勢心情,
等受害者平復、聽完他對於事件的敘述後,再問另一方,
一樣都先同理接納,從中肯定他做正確的部份(例如:謝謝大寶知道一起玩玩具的規則、謝謝小寶被打很難過時可以好好將事情告訴媽媽…等等),
再將問題丟回給孩子(哥哥玩具被搶很生氣怎麼辦? 弟弟被打很難過怎麼辦?),
跟孩子一起討論雙贏的解決方法。💕
再者,大人也要減少對孩子的打罵威脅與否定… 等負面話語,否則大寶也會耳濡目染應用在小寶身上… 😥。
📍具體做法可參考:《當孩子抱怨「不公平」時,父母的態度 影響孩子的三觀!說這 4 句話 才能讓孩子正向發展...》
https://reurl.cc/e8bGqQ
📍親子天下好文分享:「父母的任務不是阻止手足衝突,而是引導從衝突中學習」
https://reurl.cc/q8bnyq
🎉快加入Koala 一起學習提升自我!
2020
「別忘了,父母親就是孩子最好的生活教練。我們要學習和孩子一起用正向的方式表達、抒發自己的情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摘自未來family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0082?fbclid=IwAR1OqeUDWdWTdj2jpYWuqqYFGRf3f1ruMRYpaS3IcU6amQEdzZf-nvJOkdI
2020
最近剛分享「傾聽孩子」的藝術。
又看到這篇文章,發現成人(及孩子)的「傾聽」技巧,似乎在網路3C時代已逐漸退化....😅 值得借鏡!
👁你是否常常專注看著孩子的眼睛,全心傾聽他們想告訴你的話?
🦻最近一次你全心傾聽另一半分享心聲,是何時呢?
「傾聽的能力跟細讀的能力一樣,不常練習就會退步」!
「如果你聽人說話時如同瀏覽名人八卦網站的標題一樣漫不經心,你就發掘不了人內在的感性和智慧。愛你或可能愛你的人,也無法從你那裡得到他們最渴望的禮物」
「Z世代(第一個看著螢幕長大的世代)最容易感到寂寞」....
人在其他人面前常覺得寂寞。一旦「走出去」跟人「面對面」,你要怎麼和人產生連結?藉由傾聽。做起來可不像說起來那麼簡單。真正傾聽他人,是一種很多人似乎都已遺忘、甚至從沒學會過的技巧。.....
(全文請看連結)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04521?utm_campaign=content&utm_content=bw&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Line&fbclid=IwAR0gAPTXPUAGwmUXk0YBDGI4I3sbqjv8ziGQI9o6C59F-1aK96K1lJ6-bog
2021
大人若能先覺察自己的情緒比先去引導孩子的情緒還重要
你今天Koala了嗎?
【你也曾無形中傷害了孩子嗎?】
「在教養的關係上,許多父母往往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也許是無心、也或許是因為怒氣沖昏了頭,但若能事先避免,勢必能避免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一道永遠難以癒合的瘡疤……」
摘自以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7140
2022前
#大人因離小時候學習的經驗已經太久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同理孩子
#孩子學習新技能可能遇到的挫折跟害怕我們有同理孩子嗎?
#赫然發現要跟孩子做角色扮演+換位思考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心
#同理心原來不是這麼簡單但是只要父母願意去練習一切都簡單而自然多了
情境:
寶貝兒子 (7Y) 最常會跟我起衝突或不愉快就是練鋼琴的時候
他總是不喜歡媽媽糾正他
或者在後面看他彈琴
—甚至只是經過有個影子他都會抗議
但是有一天....
孩子突然說:(在練琴練得很無趣的時候)
「媽咪,你來當學生,我來當鋼琴老師!」
我說好啊!(也讓我回想讓小孩換當老師是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
然後孩子突然眉飛色舞、聚精會神地教我:彈的時候手的姿勢要如何+還有放鬆跟呼吸...
簡直比鋼琴老師教的還好! (他平常其實都沒做到...😅)
然後他說:「媽咪,你右手左手分開練習一次之後,就可以合起來彈」
我合起來彈了一次曲子
我覺得我彈的有好幾個錯音(因為也是第一次試)
扮演老師的孩子說:
「嗯..彈的不錯! Very good! 」
剎那間~
我突然可以體會
在學一首新的曲子,彈完之後(有彈錯音)的心情 (embarrassed...nervous... )
但當收到的不是別人的糾正或者是責罵
而是正面的鼓勵說「彈的很好」!👍
恍然大悟~
原來我們距離自己小時候學琴的日子已經數十年
成人之後好像也很少去學新的技能或者是有挫敗的時候
真的越來越無法感受到孩子學琴的困難還有要克服困難的情緒
常常會用成人的觀點覺得這些譜太簡單
所以昨天聚餐時跟Koala 老師們分享
我們同理心的課教案
有讓孩子換位思考
角色扮演
是最有效學習「同理心」、了解體諒對方觀點的方式
平常我們跟家長parenting
也要鼓勵做角色扮演、換位思考
育兒教養之路
大家一起互相分享、支持就不難
加油💪♥️
~Koala 老師
2022前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漫不經心的心是不快樂的
聽到這位心理學教授的TED Talk 演講, 研究結論讓我很震驚:
「47%的美國成人的心,沒有專注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
「這些人比其他可以專注當下的人不快樂 」
我們是否也常常屬於這47%的人呢?
做一件事,心想著另一件事
聽孩子說話的時候,心裡想著公事(或其他急事)
聽老公說話的時候,也常常心不在焉
煮飯的時候,又想把握時間,聽新聞、看手機電視、甚至和爸媽視訊...
想要減少焦慮、壓力、讓自己更快樂嗎?
就從改變自己的心開始!
#Mindfulness
#孩子從小也要學習覺察、專注當下、減少分心
#Koala mindful frog game
2022前
最近跟Love and Logic 工作坊的學員媽媽共聚午餐
也順便推薦了他們一些過去育兒的好書
發現很多人沒有讀過「你的(0-7)歲孩子」這套實用好書,特別來分享~
這系列的書,是由美國吉塞爾兒童發展中心多年來在耶魯大學從事兒童行為的觀察研究,整理出孩子在📍0-7歲各階段可以預測的身心行為發展(包括情緒、人際、生理等等),也提供父母一些教養建議。是非常實用的育兒必讀書籍!
猶記我孩子在四歲多的時候,突然從很穩定的性格變成開始說一些粗魯的言語或行為,讓我非常緊張和擔心...(還在想以後會不會變成一個小霸王...😂)後來拿出這本「你的四歲孩子」出來拜讀 (育兒進修常跟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上面寫:
“「四歲- 不安分守己的年齡」~四崴兒童是個有趣的小傢伙,如果你能這樣接納他,就會欣賞並且喜歡他這個樣子。但如果你用嚴厲的眼光看他,認為他的吹牛、說髒話、罵人、喜歡往外跑、行為時常沒有分寸(衝動)這些都不對的話,那你和他的日子都會有無謂的難過了。」”
我稍微鬆了一口氣⋯!😅原來這些行為也是四歲階段常看到的改變,媽咪不用過度緊張,或過度嚴厲的懲罰,只要耐心的引導他們、了解孩子,並以正向的方式加以溝通、以自身的行為做好榜樣,慢慢就會安然渡過這個小風暴期,孩子行為也會逐漸導正😊!
您的小孩,正處哪一個黃金年齡呢?
你的X歲孩子 (信誼翻譯出版)(共七本)
一歲 又可愛又難取悅的年齡
二歲 又好氣又惹人愛憐的年齡
三歲 亦敵亦友的年齡
四歲 狂野而美妙的年齡
五歲 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六歲 初入小學的新鮮人
七歲 保守退卻的二年級
這些陪伴我從孩子一歲到現在七歲的好書,讓我在孩子每個發展階段都有確切的了解與期待,比較不會對孩子的行為過於緊張或擔憂。
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在教養策略上, 也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並且珍惜、享受孩子在每一段黃金年齡的美好(及苦樂)😄♥️!
2022前
當孩子對我們的想法或行為開始反抗
我們自然地第一個反應就是:不開心(甚至生氣)
繼續向孩子說理,想要說服他
但事實是~
越是冷靜下來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越是可以和孩子進入「雙贏」而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記得孩子從六歲半之後,練鋼琴時非常不喜歡我在後面看著他彈琴....
縱使我已經盡量不在彈奏之中就糾正他的錯誤 (這樣更是反效果...😅)
但不知為何,只要他在鋼琴的反光鏡看到我站在後面就會一直要我走開😓 😭
我心想:「他必定是不希望彈錯被我聽到而糾正吧!那也沒辦法啊...總不能都不知道自己彈錯...😅」
但這件事一直很困擾著我...(因為平日母子感情很好,但一碰到練琴就關係緊張....)
今天,我突然想可以與七歲的他多溝通💪
於是問他(當然還是趁洗澡時):「為什麼你不喜歡媽咪在後面看你彈琴呢?」
他很有條理的、笑著說:
第一,我不喜歡你每次都說;「再彈一遍」「再彈一遍」⋯⋯
我問:那你是想要自己決定、有沒有練好,需不需要再談一遍是嗎?
「對呀!」他回答。
「第二」,他繼續說,「我很不喜歡有時候你突然接電話大聲說:「hi, 某某某你好👋」這樣都干擾了我彈琴⋯⋯(這點我都沒有自覺耶....😹)
原來如此!看來要解決其實很簡單!
我說:「好👌媽咪答應你以後不會這麼說😄」
第二天,我走到他後面安靜地看他練琴(他終於沒有拒絕了...)
彈完了一首,我還沒有開始說話,他就自己說:「這一首好像彈的不是很好耶....我再來彈一次...!」
哇!真的是破天荒!
原來,與孩子溝通、傾聽他的心聲
是如此有效!
早知道就早一點問他囉😊😹
還好現在還不遲!
與各位爸媽分享~😊
#情緒管理
#親子溝通
#傾聽孩子的聲音
2022前
著名的心理學家Gregory Caremans在教授親子關係課程中強調
孩子在幼兒時期是學習情緒表達的最佳時期
父母一定要接納他的情感表達
不要予以否定
曾經有一位三歲孩子
開心的爬到媽媽的腿上,給了媽媽一個親吻說:「我愛你」(I love you)
結果媽媽因為當天情緒不佳,竟然回答:
「真正的男孩不應該這樣表達」而把他推開
從此以後,這個孩子不敢再親吻媽媽或表達愛意
也影響了他對其他人的情感表達及人際關係
當他在與異性交往時
總是沒辦法深遠長久
渴望被愛(補償心理),卻每次到了認真談戀愛時又不敢表達愛意而逃離⋯⋯
小時候看似片段的微小事件
是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讓我們一起~
接納孩子😘
擁抱孩子♥️
2022前
孩子從幼兒時開始學習情緒管理的技巧,在溫暖及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可以建立寶貝未來多方面學習的良好基礎!身為父母也要「作為情緒管理的模範( "Role Model")」!👨💁🏻
例如:當父母感到很生氣,在情緒即將爆發之前,能夠🐨深呼吸、對小孩說:「媽媽現在感到很生氣😡,我要離開房間冷靜一下,幾分鐘後就會回來。」然後等情緒平復之後,告訴小孩:「媽媽現在覺得好多了⋯⋯」小孩看到父母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自然就會加以學習,而不用太極端、負面的方式去表達或處理自己的情緒。
美國老師在幼兒園遇到情緒壓力時,也是如此作為學生 "Role- model" 呢!
爸媽們在育兒壓力下,難免曾在小孩面前情緒爆發⋯⋯但學習永遠不遲!趕快加緊練習自己的情緒管理喔!
情緒管理,真的是大人、小孩一輩子都可以學習的課題!👍
~父母不斷地學習、成長,是小孩一輩子的幸福♥️
Ms. Koala
2022前
當妳擔心自己的不完美
是否沒辦法做孩子的好媽媽
甚至看到很多事卻力不從心⋯⋯😓
但當看到孩子畫的卡片
才發現自己的擔憂都是多餘的
原來媽咪在孩子的心中,是「爸爸跟孩子加起來的全部」!
是妳讓這個家「完整」!
2 of us (Dad and me ) = one of you
Part (Daddy) + Part (Me ) = Whole (Mommy)
所以媽咪們要相信自己💪
縦使自己有許多不完美
您永遠是「孩子自己定義」的「完美媽咪」💗🧑🦰🌹
2022前
最近Koala 父母情緒課談到「期望」這件事。
有時「過度期待」也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比如說: 期待孩子2-3歲就非常有紀律,生氣時不會伸手打人或用腳踢人。當事件第一次發生時,爸媽情緒立刻爆炸,深怕教出一個會亂打人的孩子 (生氣+失望+擔憂的情緒)。
但如果了解孩子發展階段,3歲左右的孩子幼兒在掌管理性的大腦尚未發展成熟時,有這樣的行為是很自然正常、可以預見的! (不用過度驚恐、認為天使變成小魔鬼…😅)。父母只要多加引導,不開心的時候如何冷靜、平靜情緒,自己並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模範,孩子的行為自然就會改善!💪🏼
所以父母要減少情緒爆發的機率,首先也要多了解孩子成長各個發展階段喔!
「我的(0-9)歲孩子」這一系列的書很有幫助!切記:孩子長大的很快!! 而且有些孩子比較早熟。媽媽要提早在半年前就預先閱讀好,才不會來不及或者錯過喔!
(Koala老師自己承認 : 只買到六歲, 現在才突然發現這套書已經出到九歲了…!天啊!趕快買下小三書還來得及🤣🤣)。
#Koala父母情緒管理
#Koala情緒無尾熊
#小孩發展階段
2023~2024
爸媽陪孩子過暑假,除了親子連結更緊密外,無形的壓力是否也增加了呢?
今年夏天我(Koala 老師)在北美發現了這本「101 Ways to be Less Stressed」,是由知名認知神經科學家Dr. Caroline Leaf 所著,提供101簡單使用的方法,協助我們減少壓力,擁有更平衡的身心健康!忍不住想要趕快跟粉絲們分享!
但是101種實在分享不完,我先慢慢精選我最喜歡的20種方法簡單又實用的小秘訣(加上個人詮釋),希望能幫助所有忙碌的爸爸媽媽們,在工作與家庭簡找到最棒的平衡,降低焦慮及壓力!
減壓秘訣1: 專注靜觀一事物
全神專注觀察一事物
用眼觀察它的形狀
它的紋路、顏色
它的大小、移動
一瞬間
是否感到周遭吵雜的環境突然靜止 了...
我們平日有太多事煩心或擔憂
常需同時處理多重事務,只見壓力劇增...
不如靜下來2分鐘
靜觀眼前的一朵花、一顆樹,一隻雨後的小蝸牛
或自己大小寶貝的臉龐
當他對你說話時
靜靜觀察他的眼睛、眉毛、嘴巴、表情
聽他忽高忽低的音調
感受他的心情
您的壓力也就自然減輕了
不妨試試看!
<註:Dr. Leaf 提到在感到「驚慌/Panic」的時候也很適合使用喔⋯⋯(小小孩讓父母驚慌的時機實在太多了
也再加個Koala 彩虹呼吸法吧!
2023~2024
做不完的家事—
堆積如山的碗盤及衣服、等著你準備的三餐
是否也讓你很疲累呢?
用這個減壓小技巧—
不妨轉念一下
折衣服的時候想起孩子
從北鼻到現在手長腳長的大孩子
腳Y的大小也快跟媽咪一樣了
煮飯洗碗的時候
想起孩子吃我們親手煮的晚餐那滿足的笑容
專注停留在當下 (Mindfulness)
—好似這隻無尾熊
專心地、一口一口吃著他的尤加利葉
不但會降低壓力
也讓您更快樂喔
您不妨一起試試看
~Ms. Koala
2024/01/01
孩子10歲了。
在2023最後一次parent-teacher 1: 1會議,老師告訴我:「D (我兒子姓名)是天生的領導人,他可以立刻察覺教室內每一位同學的情緒變化….。」
自從兩歲半起教兒子SEL,從未想到SEL對他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只覺得他情緒穩定 (當然不是沒有被激怒生氣的時候,但能很快恢復平靜)專注學習、良善(kind)助人、正向思考。
從幼兒園一直持續到小四,能看到孩子SEL方面有很好的表現,是我育兒最大的欣慰。因為我們育兒女的最大希望,不就是孩子未來有「健康快樂的人生」?只要他以後不論遇到任何挫折困難,都可以自己正向的面對它、處理它,人生就沒有什麼需要我們父母擔憂的了⋯。
至於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好的「領導人」,對我而言也是其次了(向來我只希望他成為一位內心充滿溫暖的「陽光男孩」)
或許,如果還有一點多餘的力量,希望他可以用內心那顆良善的種子,影響他人及社會。
~Koala 老師,旅行中手記 (2024.1.1)
2024
Happy Mother's Day!
身為母親
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
同時有好的教養 ?
Love and Logic Parenting
不是用威脅打罵
而是用~智慧的策略及話語
同理孩子的情緒
化解對峙爭吵
培育獨立思考
自主負責的孩子
您漸漸會發現~
小時候愛說「不要不要」的小寶貝
在您請他做事時
會溫柔地回覆「好」
是件多欣慰的事......
更重要的是
親子緊密連結 一輩子
愛與邏輯教養 ~獻給您
Love and Logic 課程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62339809337891/
影片連結:(請抓影片用Youtube 看)(或連至粉專連結)
https://fb.watch/rZgTJqi43l/
2024
為什麼要成立 “BUDDY KOALA“ ?
非洲有句諺語說:「養育一個小孩需舉全村之力 (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 ,當然不是非洲的小孩特別難養,而是現在多元化的社會,單純從父母親得到的資源,真的足夠應付小孩成長中遇到的各式各樣問題嗎?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怎麼當爸爸媽媽,隨著小孩年紀的成長,會遇到料想不到的問題跟處境,比如:孩子總是不愛吃飯怎麼辦? 什麼時候應該只給小孩「需要」的、而非「想要」的,同時又可讓小孩感受到「滿滿的愛」?小孩老被他人抱怨會動手打人怎麼辦?若為雙薪家庭,孩子們的分離焦慮期 、叛逆期、甚至未來的青春期等問題,更讓爸媽應接不暇。在當父母的路上,我們是否也可以像美國近期發起家長間彼此連結 (connected)的運動,藉著人與人的互動、 關懷與協助,讓我們家長不會感覺心好累、好無助?如果能夠和一些生活經驗或學識不同領域的家長們互相交流,一方面吸取別人的經驗,同時間也無私分享我們的經驗,有時小小的一個點醒,對其他家長而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藏智庫!
什麼是BUDDY KOALA ?
Koala 媽媽感受到了大家的辛苦,專程成立一個以服務為出發點、完全不收費的育兒經驗交流平台 “BUDDY KOALA”!首先開放給這七年來,了解SEL 對小孩成長重要性的 「Koala 家庭」,以及對SEL 有興趣的「育家圓家長」參加!報名後,Koala 媽媽將依照孩子的年齡為您安排兩組「Buddy 媽媽」: 一組會搭配孩子年齡比您小孩大的媽媽,可與您分享孩子成長階段即將可能會看到的「風景」;另外一組「Buddy 媽媽」 的小孩年紀會比你小孩小一點,希望您也分享當初過來人的育兒經驗。
Koala 的 Buddy 媽媽們及老師們,將和您一起「手牽手帶著孩子向前走」! 這一條育兒之路,我們不用獨自面對,讓我們互相幫助少走一些冤枉路,同時呼應「用全村的力量一起養育孩子們」,讓社會共好!
如何參與?
BUDDY KOALA 參加辦法如下:
1. 填寫以下報名表,含小孩年齡及背景,我們會幫您配對兩組適合的媽咪 (小孩年齡大一些及小一些的媽咪- your “Buddy”) 。
2. 邀請您加入 Koala Buddy Line群組 (預計春暖花開3月份會成立)。
3. 配對完成,每組Buddy 自行以視訊或面對面約談,建議至少每兩個星期分享一次經驗。
4. Koala 鼓勵大家把自我得到的心得或經驗分享到 Koala Buddy Line群組,讓更多家長因此受惠。
5. 預計每季為一期,每期結束前,Koala媽媽將會安排「Buddy 相見歡茶會」(免費),除了讓Koala家族可以聯誼交流之外,Koala U. 老師們也可以當場提供一些教養建議。(感謝我們好夥伴『育家圓』贊助茶會場地
)
6. 每期結束後,Koala 媽媽將再爲您分配不同的Koala Buddy,因此Koala 家族都可以得到更不同的經驗分享,也會再開放讓新的媽咪加入
!
您願意為村裡的孩子及媽媽付出一點心力,同時幫助自己及寶貝嗎
?
邀請您加入BUDDY KOALA !
報名洽粉專
(圖片來源: New Yorker, Oct 24, 2022, “Other things it’s it in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illustrated by Lucy Gutierrez)
2024
2024「Koala SEL 情緒人際管理進修證書─種子媽咪」 檢定辦法
*宗旨:為深入推廣SEL 至各家庭,造福更多的孩子及父母,落實SEL在生活中,以培育高情緒智慧的孩子及家庭,Koala 擴大培訓計劃至家長,提供 「父母SEL 親子情緒管理基礎課程」、 「愛與邏輯基礎課程」 及其他 「進階課程」 (例如:SEL 靜心書寫等),家長上完基礎課程可通過考核檢定,取得 「Koala SEL 情緒人際管理─種子媽咪」 進修證書。
*通過檢定,取得 「Koala SEL 種子媽咪」 證書後,可報名或參與下列事項:
1. 再進修 「SEL 進階課程」:包括 「SEL 靜心書寫」,及其他Koala U. 陸續推出的進階課程(第一堂課免費體驗)。
2. 優先報名每年Koala 新推出的幼兒主題體驗課程。
3. 參加Koala 每年舉辦的 「種子媽咪大會」,分享更多親職教養最新資訊,並與Koala U. 老師團隊及其他種子媽咪交流。
4. 邀請入「種子媽咪Line群組」,由Koala U. 資深老師領導,持續做情緒管理相關的練習,更進一步內化SEL並融入育兒女生活中。
5. Koala 得邀請適合的種子媽咪擔任 「Buddy Koala 媽咪支持團體」 的地區性小組長,培養領導能力並協助團員之間的交流、成長。
*檢定方式:線上筆試(30~60分鐘)+ 口試(視訊15分鐘)
*時間:每季一次考核 (第一次考核日預計5-6月)
*基礎課程費用:必修課 (父母SEL + 愛與邏輯 共12小時)
─ 線上:$3200 + $2550 = $5750
─ 實體:$3600 + $2850 = $6450
(實際費用請以報名表選項說明為主)
檢定費:$2000
*其他注意事項:
1. 在本辦法公布日前6個月內,已付費上完必修基礎課程 (父母SEL + 愛與邏輯)的家長,可直接報名5月檢定。
2. 公布日之前任何時期參加過基礎課程的家長,若需參加基礎課程之複訓,可享有半價優惠。
課程介紹及報名表:https://www.surveycake.com/s/oqznm
#SEL社會情緒學習
#KoalaSEL種子媽咪
#覺察情緒安定內在身教重於言教
#培養高EQ高AQ正向又自信的小寶貝
#Koala美國SEL在台領導者
2024
做不完的家事—
堆積如山的碗盤及衣服、等著你準備的三餐
是否也讓你很疲累呢?
用這個減壓小技巧—
不妨轉念一下
折衣服的時候想起孩子
從北鼻到現在手長腳長的大孩子
腳Y的大小也快跟媽咪一樣了
煮飯洗碗的時候
想起孩子吃我們親手煮的晚餐那滿足的笑容
專注停留在當下 (Mindfulness)
—好似這隻無尾熊
專心地、一口一口吃著他的尤加利葉
不但會降低壓力
也讓您更快樂喔
您不妨一起試試看